相信嗎?透過「吃什麼」當線索,可以解析心靈在想什麼!
由諮商心理師黃子琳、姜亞岑、林維良與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老師賴麗筠聯袂創作,插畫由廖芳儀繪製。
透過「吃什麼卡」裡一道道美味的料理,我們不僅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內心,
更能透過食物,了解身旁的朋友與家人。
有哪些用法?
今天吃什麼?
抽一張卡,給自己一個決斷的選擇,依循卡片的答案去吃!
抽三張卡,給自己三個選擇,把茫然轉為選擇題,縮小困擾!
原來我是…
喜歡吃什麼食物就跟喜歡看什麼書、什麼電影一樣,總是有個人詮釋的意義,透過圖卡背面的文字,讓自己有另一面的理解。從回顧相關的飲食經驗,回溯到自己人生中重要的生命階段,這些經驗都可以透過更多的敘事語句,做更細緻的探索與整理。
我眼中的你
用來談「關係」,相聚的時候,來個相互回饋吧!
「在我眼中,你是牛排,因為來的時候滋滋作響,有點吵,等到吵完了,就會安靜下來。」
「在我眼中,你是蛋餅,每天早上都可以吃得到,從不嫌膩,有著獨特重要性。」
雖然是挑選食物,背後的文字卻精確的描繪出當下的困境或對生命的提醒,
表面上我們挑選的是送給別人的食材,背後的文字彷彿是對對方的叮嚀或警告,
然而稍微深思一番,這些話,又彷彿是對自己說的!
適用對象
助人工作者、每天煩惱要吃什麼的人、以吃為樂的人、喜歡探索自我的人、愛嘗鮮的人。也適合學校單位、公司行號、社團機構進行內部訓練或辦理研習活動使用。
露天拍賣購買